在戲院裡看「女朋友。男朋友」時,劇終羅大佑的歌聲響起時,
身旁的友人說:「好像片尾還有一些東西,先別走。」
當然片尾最後什麼都沒有(我想她是當成復仇者聯盟系列了),
其實我並不是為了要等待什麼,這類型的電影我通常需要平復一下情緒才能離開,
即使它描繪的年代比我的人生早了一些,但是對於體制的反抗,
在我心中也曾燃起,只是沒有勇氣行動,而在愛中的身不由己,
從王寶釧到林美寶都是逃不開的宿命。
以下有些雷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桂綸鎂飾演的林美寶,和張孝全飾演的阿良是青梅竹馬,美寶暗戀阿良,
身旁的人也以為他們是一對,直到鳳小岳飾演的阿仁參與了他們的生活,
展開了長達20年的情感糾葛。1985年的夏天,還是高中生的他們由阿仁帶頭一起反抗教官,
把學校鬧的雞犬不寧;1990年,他們一起參加學運,要求自由民主的改革,
當初預告中的學運的部份是我相當期待的,
因為這一直是台灣電影不敢去碰觸的話題,但卻也只是蜻蜓點水帶過,
最後無論是臺上意氣風發的阿仁,因為崇拜男友而加入的美寶,
還是暗地展開自己革命的阿良,都變成這場學運的快閃族,
當年即使你只是插花角色,應該也難逃後續的相關單位的掌控,
結果真的如劇中所說「睡一覺起來,台灣就不一樣了」,
這部份就跟著沉睡了,如果可以再鬧大一點,對他們後來人生的發展會更有說服力。
我喜歡劇中人物的情感表達方式,例如美寶生理痛時,阿良幫他按手掌虎口止痛,
並給她樟樹葉聞味道舒緩一下(我很認真去查過,樟樹葉真的有止痛效果),
他的溫柔說明了美寶為何會愛上這個男生,而且按虎口的動作相當曖眛,那個女生不誤會呢,
阿仁的天真浪漫,感動了美寶,然而他的多情是兩面刃,最後終於還是氾濫了;
那一場酒後派對的戲確認了三人的感情歸向,那些衝擊性的告白,
對照彼此臉上畫滿的詭異妝容,真的有種哭笑不得的貼切,
他們高喊民主自由,但對於感情方面卻是完全不自由。
我對本片最有意見的應該是服裝造型,明明是90年代,
不知為何鳳小岳跟小鎂一直作70年代嬉皮打扮,然後張孝全是2012年穿越過去的!
劇中人物出身於高雄,所以他們的台語有著濃厚的高雄腔,
這點讓土不生土長的我覺得很親切,張孝全演出內斂稱職,
但可能角色和以前戲劇略重複所以我沒有太大驚喜,小鎂自從藍色大門之後,
一直缺個超越的代表作,這部戲她有著鮮豔的性格,兼具狂野和脆弱,
她也很賣力演出,但我總覺得還缺少些什麼,
鳳小岳的表現比起艋舺好很多,他的確是有種讓人迷戀的魅力,
而他年輕時代的激烈奔放到中年的茍且服從,
我想是很多從那年代走過的學運領袖的不敢直視的真相。
片中的歌曲選的很特別,無論是丘丘合唱團的「河堤上的傻瓜」,
羅大佑的「家」和苦海女神龍都是獨特的選擇,不像我對那個年代歌的認知是小虎隊,
最後點播羅大佑的「家」,羅大佑是那個年代的憤青,照理來說有更多憤怒的曲目可以挑選,
不過導演以溫情作總結,然而除了美寶媽媽閃過去五秒,
主角三人的「家」從沒出現過,是我蠻想發問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