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為什麼加入Facebook?為了交朋友?為了和老友敘舊?還是單純為了玩遊戲?
說真的,要不是Facebook的遊戲如此吸引人,我很不喜歡公布自己身份和資料的網站,
儘管不需要用真名和照片,但朋友彼此推敲還是可以知道你身份,
更別說那些不勝其擾的交友邀請,如果是和老友聊聊天,還是喜歡在噗浪感覺隱密些。
「隱私權」是FB最被詬病的地方,儘管是可以設定瀏覽權限,還是很擔心被閒雜人等看到,
而諷刺的是,FB的創辦人馬克佐克伯,他個人的私生活卻被搬上大銀幕讓眾人觀看,
甚至是一些對他比較負面的描述,真不曉得他是如何同意這部電影上映(還是根本沒取得同意?)
戲中有一些艱深的電腦與商業用語,雖然聽不懂但那不是重點,
這部片只是想描述成功的人都在想什麼,以及他們失去了什麼。
出身哈佛的馬克私底下打扮很隨性,常穿著拖鞋逛大街,
片中他說話像機關槍一樣快,思緒清晰又得理不饒人,
並且一心一意想進入哈佛類似兄弟會的權力中心,女友因此和他分手,
並丟下一句:「你以為女生不喜歡你是因為你是書呆子,但其實是因為你是渾蛋!」
被甩後的他發酒瘋在網路上留下攻擊女友身材的文字,
並駭入哈佛的管理網站,竊取全校女生照片作美醜評比,東窗事發後遭到女生的責難。
這個讓女生笑不出來的玩笑,反而受到兄弟會的青睞,希望與他一同創立FB網站,
這下子馬克突然想捉弄一下這個他無法進入的權力中心,先假裝與他們合作,
再背後狠狠捅一刀,自己和好友先把網站搶先一步註冊。網站先在校內造成轟動,
再遍布全美學校、蔓延到英國、一直到現在世界上大部份的國家都在風靡FB,
他也成了現在最年輕的億萬富翁,看來好像名利雙收,但他因此與好友為錢翻臉,
並被當初欺騙要一起合作的人一起雙雙告上法庭,雖然創辦了目前最火紅的交友網站,
他個人的人際關係可說是糟糕的可以,可說是一個如何眾叛親離的故事,
雖然看似蠻負面的形象,但導演似乎不把他塑造成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,
面對好友和女友的離去,好幾幕他都流露出一種悲傷的神情,令人有些同情,
連最後還試著想在FB加入前女友,不停的重新整理看對方有無接受,
都顯示他內心有種「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」的感慨,
儘管有人稱他為下一個比爾蓋茲,時代雜誌也選他為2010年的風雲人物,
坐擁財富的他從哈佛輟學,現在依然在一個公寓的小房間生活,
常有人看到他騎著腳踏車跟拖鞋出沒,有人說他在乎的不是金錢,
畢竟大公司想要以天價買下FB他都不肯賣,或許他只是想嘲弄這個世界,
在FB擁有的朋友數量和現實生活中通常是不成正比的,
FB說穿了也是一個虛榮的兄弟姐妹會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