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終於看了送行者~禮儀師的樂章,也明白奧斯卡為何把最佳外語片頒給它。
很多人網誌寫這部片很催淚,不過看了以後覺得並不是想像中的煽情,
而是被劇中對生命的尊重所感動。另一種有感而發的,與觀影者人生經驗有關,
特別是有至親告別人世的。在我目前生命裡,也有一些親戚離開人世,雖然會感到悲傷,
但非椎心之痛,這種痛,光是想像就讓我不寒而慄,希望我一輩子都不要體會(怎可能呢?)
相信大家都有騎機車不小心誤闖靈堂的經驗吧?那映入眼簾的遺照真讓人不知所措,
雖然擺放在路邊是一種傳統,但我想往生者應該也不想要受到我們這些失禮者的驚嚇吧?
一位很迷信的鄰居媽媽,連去醫院看自己生病的大伯都要翻農民曆,
如果是忌探病就不敢前往。更何況大家看到白色炸彈總是遵行一些禁忌,要帶榕樹葉,
喪禮完要到外頭晃一圈不可以馬上回家,台灣傳統喪禮總讓直接聯想到靈異事件,
帶著這種不敬心態去吊喪,往生者也會不高興吧?
小時候爺爺過世請來五子哭墓,我一直不知道這握著麥克風的女人在做什麼,
她是那位親戚嗎,跟阿公感情一定很好,不然怎麼哭的那麼傷心,
加上樂儀隊奇怪的裝扮,這場面有點詭異到讓我起雞皮疙瘩。
所以喪禮給我的感覺是很複雜的,後來連看到祝賀花圈我都會怕,
因為一瞬間無法分辨是喜事還是報喪。
落落長說了一堆,想說的是送行者讓我對於喪禮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,
死亡是靈魂要遠行到另一個世界,禮儀師會先用手撫平他的面容,
一邊說明這儀式是讓他的心靈得到平靜,安詳地送他上路,
由於家屬全程在旁觀看(我不知道台灣是否也如此?)
所以替遺體更衣時,也是用極高的技巧不讓往生者身體曝露在大家面前,
就像劇中說的,這工作需要極度冷靜、準確和溫柔的情感。
本木雅弘飾演的失業大提琴家,和妻子回到家鄉後開始找工作,
當他看到報紙分類廣告上看到這份工作還以為是徵求旅行業務,
於是就這樣誤打誤撞闖了進來,加上老闆用人很隨性,只看了一眼就說可以開始上班嗎?
(這部戲充滿著令人會心一笑的小幽默)
從來沒有親眼見過遺體的他,接下這份工作時心中也是恐懼萬分,一開始看到肉類食物都會吐,
但老闆對這行業的認真與尊重,讓他決定要留下來,把這份使命延續下去。
不過這份工作卻讓他體會人情冷暖,昔日同學見到他像見到鬼,
連妻子得知後都怒斥:你不覺得羞恥骯髒嗎?不要摸我!
聽到這句話讓人很震憾,妻子可以容忍他失業,和他一起搬到鄉下同甘共苦,
卻不能接受他從事禮儀師這行業。殘酷地說明這行業表面上讓人尊敬,
實際上大家還是十分忌諱。現在看到許多專業的禮儀公司已經在努力革新,
讓大家對喪禮不再只有懼怕,這是一個好的開始!
我們總有一天都要遠行,希望那天能有個優雅而從容的告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