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看第36個故事,是因為雷光夏的歌曲和桂綸鎂的氣質,


加上那間看起來很溫暖的咖啡店,但看完之後的感想是,


就像在咖啡店坐了一個下午,看著人來人往,但彼此都沒有交集。


跟片名落差很大的是,這部片最缺乏的就是「故事」。


既然是以物易物為出發點,卻沒有看到每件物品背後的故事(就算一兩件也好),


張翰在裡面說的故事,每個都聽不完整,就連桂綸鎂和他的故事,


都令人摸不著頭緒,更別提那個畫蛇添足的旁白,「這是朵兒,這是薔兒」,


要不要順便介紹一下「這是咖啡,這是椅子」。


如果真的要有旁白,讓桂綸鎂自己來說會好很多,不會有廣播劇的感覺。


我也不喜歡訪問路人什麼是價值觀的片段,好的電影應該不用說那麼明白,


應該讓觀眾自己去發掘心中的感受,保留一點想像空間去思考。


戲中最生動的反而是,媽媽碎唸兩個女兒的片段,


女兒的放空讓路人以為是在和自己對話,讓人會心一笑。


 


 


還好,最後還有雷光夏。從大學時代接觸她的音樂,或她的聲音不是最好,


但卻撫慰人心,她的歌像冬天裡的熱咖啡,溫醇暖和,導演最大的功勞,


是讓我們又享受了一次美好的雷光夏。


 



 


看著這部戲突然讓我想起「傷心咖啡店之歌」這本書,


我記得當年和朋友熱烈地討論誰來扮演書中角色比較適合,為什麼都沒有人把它改編成影像呢?


 


 


 





 


如果有一天,你預知一段沒有美好結局的愛情,你還會奮不顧身投入嗎?


 


國片「有一天」,說的是一個男孩和女孩的愛情故事。


現實中,他們相識於K書中心,在夢中,他們是金馬號小姐和要和金門大兵,


以麥可傑克森之死為分界點,在夢中2009年的她遇上2010的他,


在不同的時空裡做了同樣的夢,女孩聽不懂男孩努力想要表達的東西,


但在他眼中看見了一種堅定不移。夢醒後女孩對男孩說:


「在夢中,我不認識你,但你認識我,如果你之後也做了這個夢,你會來找我嗎?」


男孩給了一個很傻氣的回答:「就算你躲到開往火星的太空梭裡,我也會找到你」,


這時女孩笑中帶淚,不知道為什麼,我也覺得很想哭,那種毫無顧慮往前衝的愛情,


已經離我很遙遠了。


 


 


這部戲有點現在很想見你加村上春樹的味道,


我喜歡穿梭於現實與夢境之間的轉換,那艘開往金門的慢船,在深夜的大海裡緩緩前進。


男孩說:「不要開那扇門,我怕開了之後夢就醒了。」


我覺得美夢的感覺比惡夢還可怕,那種夢醒之後的惆悵讓人一整天都若有所失。


好電影不需要旁白,不需要解說,因為畫面本身就會說話。


我喜歡導演說故事的方式,這是今年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候季然的作品


(我不懂這個獎項的意義,就跟最佳台灣電影一樣),


讓人很期待他的新作「茱麗葉」。


我沒有去過k書中心,不過想像著在那樣狹小的空間隔壁緊靠著陌生人,


會讓我無法靜下心來念書,如果旁邊坐著一個帥哥,我可能會一直故意掉東西讓他撿


 


 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捲毛老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